很多人可能對廖啟智不太熟悉,但他很多作品卻多為經典,比如《無間道Ⅱ》、《殺破狼》、《反貪風暴》等,他也曾多次提名香港金像獎最佳男配角,雖然鮮少演男主角,但一直被尊為前輩。
前陣子廖啟智剛傳出確診胃癌的消息,讓影迷直呼難以相信。但他依然充滿正能量,讓大家不用過于擔心,正在專心調理身體。言猶在耳,想不到現在已天人永隔。讓人痛心的同時,也開始關注起胃癌這種疾病。
胃癌是一種常見的腫瘤之一,其發病率高居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的第二位。無論是發病率還是死亡率,均為男性高于女性,農村高于城市,且隨年齡增長而增加。
胃癌不是悄無聲息,4個因素會誘發胃癌
一、幽門螺桿菌的感染
幽門螺桿菌是胃部常見的細菌,一旦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之后,就會出現胃炎、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,患胃癌的風險也會增加。
二、地域和飲食
①胃癌發病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差異,相對來說,我國南方地區患胃癌的發病率遠低于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。
②若是長期食用大量熏制、咸味、腌制食品或加工過的肉類,則患胃癌的風險會增加。
③吸煙:不管是哪個年齡階段,只要有長期吸煙的習慣,都會增加患胃癌風險。此外,該風險還會隨著每日吸煙量的增多而升高。
④酒精:雖然目前沒有研究證明飲酒是否會直接導致胃癌,但酗酒者一旦患上胃癌,疾病進展可能更為迅速。
三、癌前病變
①胃病:若診斷為惡性貧血,胃器官再出現問題的話,可能無法吸收足夠的維生素B12;胃酸缺乏者,胃無法生成足夠的胃酸消化食物。這些人群就比較容易患上胃癌。
②胃息肉:胃粘膜表面的贅生物一般不會造成傷害,但是這種類型的息肉有可能會轉變成胃癌。
③慢性萎縮性胃炎:胃部的這些病變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癥過程,胃粘膜腸上皮細胞化或不典型增生,有很大可能會轉變為癌。
四、遺傳或家族史
胃癌患者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,如果父母、兄弟姐妹或是孩子中有人患上了胃癌,那么個人患胃癌的風險就會增加。
由于早期胃癌患者沒有明顯的癥狀,少數病人只有惡心、嘔吐或類似上消化道潰瘍的癥狀,很難引起足夠的重視。對于易患胃癌的高危人群,建議趁早進行胃癌篩查。
符合下列第1條和2~6中任一條者均應列為胃癌高危人群,建議作為篩查對象:
a.年齡40歲以上,男女不限;
b.胃癌高發地區人群;
c.幽門螺桿菌感染者;
d.既往患有以下疾病的人群:比如慢性萎縮性胃炎、胃潰瘍、胃息肉、惡性貧血等;
e.胃癌患者一級親屬;
f.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(高鹽、熏腌制食物、吸煙、酗酒等)。
一旦發現胃癌的“端倪”,應趁早接受醫生的治療。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,大多數早期胃癌都可以治愈。即使是中期胃癌,只要經過合理的治療,也有近半數的病人可以治愈。若是晚期胃癌,其治愈可能性很小,不過一部分患者也是可以帶瘤長期生存。
胃癌相對其他惡性腫瘤來說,其治愈率高,因此大家不用“談癌色變”。不過在日常生活中,還是需要注意預防胃癌,比如不要吃霉變的食物和腌菜,不吃或少吃煙熏和油煎食物,盡量不抽煙少喝酒。此外,要養成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,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。
我們每天吃進去的食物都經過胃,雖然胃很強大,但也經不起“折騰”。只有好好呵護“它”,才能遠離胃癌的風險。